“自我妨礙或自我設障,跛足策略是一種心理機制,自我妨礙通過一系列行動或想法讓自己擺脫掉為失敗的責任。自我妨礙通常被認為保持自尊,有的時候也被用來自我增強(更進一步提高自尊)或者對給別人留下某種印象。”
上述是wiki所提到關於自我妨礙的部分。
自我妨礙不只會出現在青少年中,成年人也經常出現,我自己也得多堤防以免自己陷入此心態之中,阻礙進步。
感覺wiki上的敘述似乎不是很完整,自我妨礙似乎不僅僅為了擺脫責任,而是想要把責任引導到特定方向。以常見的「我故意不認真,才會輸給你,我天份不比你差」為例,這件事情是把責任歸因於自身的努力或認真程度,一般來說這種歸因是相對於天份來得正向,歸因於此可能日後更努力以達成目標,但此例中卻並非如此,此例中言者很有可能是在事件開始前就預料到了失敗,而為了避免他人將失敗歸因於自身不可控的天份,所以刻意在準備期間進行自我妨礙,使得失敗得以歸因於自身可控的因素(努力、認真)上。
之所以會出現此窘境,可能是持續性的準備不足,或者各種環境因素而造成,要避免此心態出現,認清自身在當下的能力是必須的,當下的能力不足不等於才能,失敗也不必然和才能不足畫上等號,勇於承擔失敗並持續努力會是比較好的做法,持續的自我妨礙只會增大自己的自尊,能力卻毫無增長,只會迎來無止境的失敗。
會有此行為者,對於「才能」、「天份」或是當下的能力比「努力」、「認真」這幾件事情更為看重,且對於失敗這件事情很不願意面對,但在可預料的失敗面前,比起面對或被評價自己無能力或才能不足,被評為「很聰明,但不夠努力」則是個相當便宜的代價。
會有此行為者,對於「才能」、「天份」或是當下的能力比「努力」、「認真」這幾件事情更為看重,且對於失敗這件事情很不願意面對,但在可預料的失敗面前,比起面對或被評價自己無能力或才能不足,被評為「很聰明,但不夠努力」則是個相當便宜的代價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